急診室的春天 Dec 12,1995

急診室的春天, 是美國很有名的電視劇, 但是要看得懂, 非要醫療知識很行才看得出味道。 我將看後的感想略解說, 給不是醫療人員的參考:
────────────

1。 即使本身是醫療人員, 不要進開刀房旁觀。 黑人醫師的母親, 骨折手術, 被轟出開刀房等候, 是對的。 旁觀會妨害手術者及其他醫療人員的心情。 醫界有一句話:平常心最好。 特別關照, 特別出事。

2。 教學醫院很多處理是住院醫師執行。
黑人醫師面臨本身的母親時, 就要求不要住院醫師處理而要骨科主任親自處理, 被拒絕。 不過, 到後來, 似乎還是主任親自下場了。 在各大醫院, 一般, 醫師同事拜託時, 還是會主任下來處理的。

3。 本集重頭戲:非常棒。

孕婦先是子癇蛋白尿誤為膀胱發炎。 後來子癇發作。 在產科主任及產科值班醫師不在場的情況下, 因緊急救難, 想挽救小孩, 而由本身只是外科醫師的住院醫師, 做一堆產科的處置。 不幸, 結局並不完全完滿。 (當我看到他走進病房, 告訴孩子父親的那一幕, 我真的掉淚)

解釋:
1。 尿中有蛋白質(蛋白尿)可以是子癇, 也可以是膀胱發炎。 尤其懷孕病人, 子宮壓迫膀胱, 造成頻尿, 更易混亂。 醫師後來自責, 沒診斷出來, 而讓病人走出急診。 (依我的觀點, 此種誤診, 不很算該注意而未注意, 血壓如果很高, 就是該注意而未注意了)(子癇:懷孕後期, 發聲的併發症, 有高血壓及蛋白尿, 可能發生腦病變及癲癇。 )
2。 產前檢查, 全由外科醫師包辦是否妥當?我不知道。 目前的制度, 其實他並非外科醫師, 而是急診科。 急診科算是全科, 處理的急症是包刮所有科的, 幾乎不分科。 內科, 婦科, 外科, 兒科全包。 不過後來, 產科主任斥責他, 小孩的重量, 胎盤的位置, 估計錯誤。
3。 電視上可以看出, 他剖腹產時, 不是以產科的方式, 而且他也很生疏。 但是在急難時, 我想這樣是對的。 事實上, 本集該醫生對子癇, 生產, 剖腹, 都作對了。 觀眾不要以為母親的死, 是該醫師處理不當。
4。 母親的死因。
生產時不幸發生 DIC (瀰漫性血凝, 造成血小板消耗殆盡)。 原因不明。 以前以為是羊水跑到血管內造成。 孕婦會全身出血, 生產的傷口血流不止。 (並不是該醫生那裡處理不當所造成)在台灣, 哪一個婦產科醫生碰到這種孕婦, 就算倒楣。 幾乎都會挨告。
5。 如果要告, 應怪產科主任不在, 或是產科值班醫師蹺班。 醫療上並無問題。 事實上, 該醫師處理得很好。 救了小孩。 而母親的併發症 DIC 也處理得很好。
醫師會自責, 因為
* 子癇沒診斷出來。
* 他告訴產婦, 自然生產應該沒問題。
* 他告訴父親去與孩子一起, 母親情況還穩定。
6。 如果嚴格說該醫師有什麼問題的話, 我覺得, 下班了就下班。 不要去催生。 交給產科去處理吧。

最後, 我想說, 這還是戲劇。 一般女人懷孕發生這麼多病症的也很少, 偏偏又產科醫師都不在。

(註:評論有錯請指正, 我本身是腦神經外科醫師)


回到節目目錄
回到 ER 首頁
非常歡迎任何指教與請教。
Email: ericlin@ms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