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 of Winter

被拋棄的黑人小孩
20 個黑人小孩, 個個營養不良, 擠在一間房間內, 被發現後由夏普送來急診。

彼此都是兄弟, 表姊妹。 他們都是母親吸毒, 法院把監護權判給祖母, 但是母親又來跟祖母要回小孩。 祖母認為, 不管法院怎麼判, 小孩還是應該跟母親。 結果母親把小孩領走後, 補助款用來吸毒, 小孩還是拋棄。 發生這事後, 祖母想再把小孩領回去養, 已經不行了。 只能看著小孩被送入收容所。

夏普大嘴巴講了一句, 「那種人才會這樣」, 結果引起種族歧視的爭議。 後來夏普又說, 他不是種族歧視的人, 因為他以前在 YMCA 時, 十幾個黑人, 只有他一個白人。

醫療助理
護士長海勒威邀珍妮一起弄頭蝨, 珍妮說「那不是護士的工作嗎?」, 護理長說不是。 後來護士長給了珍妮的評分表中寫到「不適合急診」, 結果珍妮跟護士長有了爭論。

「醫療助理」是這幾年產生的新角色。 以前所謂的「助手」, 可能學歷跟醫療一點關係都沒有, 由私人醫院院長一手帶大。 目前的「醫療助理」多半是由護士甄選訓練而成。 這個角色目前在醫療法中還有爭議。 但是很多醫院已經採行這個制度。 他們的工作有點類似「住院醫師」。 像珍妮就可以做傷口縫合的工作。 (本來只有醫師才能作的)。 有點像半個醫師。 有些醫院在人手不足下, 負擔的工作跟醫師很相近了。

其中一個原因是, 醫療裡有很多雜事。 從前是由較低階級的醫師, 像實習醫師, 住院醫師, 去作。 包括跑片子, 追報告, 放鼻胃管, 換藥, 放尿管, 抄藥單以及文書記錄的工作。 但是, 實習醫師會輪調各科, 下個月又換新的一批來, 又得從頭教起。 最近各大醫院更有所謂的「住院醫師荒」。 這些工作由「醫療助理」作, 他們是固定的。 教一次後, 就一直固定在單位, 犯錯機會也少。 跟醫師的默契跟配合度也比較好。 不過實習醫師的教學機會就喪失了。

這個角色跟護士會有衝突。 因為, 醫師交代護士要做的工作, 有時會經過「醫療助理」傳達, 這樣會看起來像是「醫療助理」在交代護士一樣。 護士心想, 你也是護士, 憑什麼我要聽你的?為什麼你不自己作。 為什麼你的階級就大些?有些醫院不稱「醫療助理」, 而稱「專長護士」。 做的工作識偏向「醫療」而不是「護理」。 到底屬於醫療部管還是護士部管, 也各家醫院不同。

海勒威跟珍妮的心結, 不知道是這個關係, 還是私人恩怨。

子宮頸癌
一位馬克的老病號, 常常骨盆腔發炎的女人, 送小孩喉嚨痛就診時, 順便提到最近會流血, 馬克就作了切片檢查, 發覺是子宮頸癌。 結果出來時, 病人已經離院, 又沒電話, 馬克只好親自尋地址找去通知。

肚子大
一個肚子大大的胖女人。 年紀已過更年期, 來急診肚子痛。 馬克查不到什麼病因, 想是腸胃炎。 為了審慎, 就要班頓看看是不是盲腸炎。 班頓到時, 發現病人每一分鐘痛一下, 很規則, 馬上想到產痛。 結果低頭一看, 小孩頭都已經露出來了。 當場班頓就把他生下來了。 雙胞胎。

這個劇情很有趣。 但是也常發生。 常常診斷是腹部腫瘤, 結果 X-光一照, 發現怎麼是胎兒。 這個病人因為是胖, 肚子大應該的, 馬克忽略了。 而且年紀又像是過了更年期。 月經沒來, 好像是正常的, 病人就忽略了。 不過, 五個月大的懷孕, 誤為腹部腫瘤, 可以說得過去, 要生了(懷胎 10 月滿了)又是雙胞胎, 竟然自己都不知道, 是有點誇張。

班頓是外科醫師, 他說已經好幾年沒接生了。 這次接得不錯。 都已經快生出來了, 不會有難產的問題了。 運氣比馬克那次有問題的接生好。 (我個人已經 15 年沒接生了, 要我接生我也會怕怕)。

手術慶功後
伍塞林放給班頓開的那個主動脈動脈瘤的病人, 情況不佳。 除了心臟無力(衰竭)以外, 脊髓癱瘓的症狀跑出來了。 但是心臟衰竭的治療很困難, 什麼藥都不是很理想。 班頓心情很差。 連替一個小孩檢查疝氣都沒耐性。 後來, 伍塞林突然告訴他打算把他納入動脈瘤的研究小組, 有自己的辦公室跟停車場, 班頓就樂了。 後來跟疝氣的小孩解釋手術時就有說有笑。

當初是寇特跟病人家屬取得現任後, 家屬才答應手術的。 今天病人病情不好, 寇特極力想辦法。 最後什麼藥都嘗試。 班頓還把呼叫器號碼給家屬, 夜晚病人家屬也是吵他。 家屬認為, 只有寇特是關心他的醫師。

病人癱瘓, 是預料中的事。 機會很高。 (見前幾次有關伍塞林 Clamp and run 手術的討論)。 跟班頓手術技術的確無關。 伍塞林的說話都是正確的, 只是口氣給人印象不佳。

病人的心臟衰竭是手術前就知道了。 也不是手術造成的。 所以伍塞林也不太說什麼。 不過, 班頓跟寇特就不同了。 他們一個是勸家屬手術的, 一個是手術執刀的。 病人不好, 心裡不好受。 雖然大家都沒有錯。

他們一直爭論的藥物 Dobutamine 是心臟衰竭用的藥。 跟癱瘓無關。 他們一直不願意用這個藥, 不是有什麼副作用, 而是這個藥是要用精密點滴(Infusion pump), 計算每分鐘幾滴的強心劑。 用這種藥, 就得一直在加護病房了。 沒得出院了。 療養院不可能收容一個, 要注意每分鐘滴幾滴強心劑的病人。 以病人的心臟情況來看, 大概會在加護病房住到死。

他們原先是希望用一般的利尿劑, 麻黃素等等, 讓病人心臟改善後, 有機會出院。 沒辦法, 就只好用強心劑, 讓病人長期住院了。


On 24 Nov 1996 17:22:14 GMT, defleppard.bbs@bbs.ccu.edu.tw (拒看臺灣大聯盟) wrote:

>==> 於 Eric Lin (ericlin@ms1.hinet.net) 文中述及:
>: 一位馬克的老病號, 常常骨盆腔發炎的女人, 送小孩喉嚨痛就診時,
>: 順便提到最近會流血, 馬克就作了切片檢查, 發覺是子宮頸癌。
>
>   這跟性交頻繁有關嗎??...還有為啥會滴血(如果不是在月經)

跟性交頻繁有沒關係,臨床上尚未證實。
衛生署建議婦女年紀大時, 每隔一段時間應該作抹片檢查, 想提早診斷出來的也就是子宮頸癌。 

滴血常是癌症的徵象。 
像大便有血,如果不是痔瘡,就要考慮大腸癌了。
婦女會滴血原因當然更多, 月經, 月經不規則, 荷爾蒙失調等等。 
如果不是月經正常出血, 應該要請婦產科徹底檢查。 
我想, 馬克當初也不是料到是癌症。 只是,應該要作檢查。 
======================
On 25 Nov 1996 06:00:52 GMT, redapple.bbs@bbs.ee.ntu.edu.tw (totok) wrote:

> 我想是珍妮那句:"如果妳對病人沒有同情心,就趁早離開醫業吧!"一句話把他打醒了吧!!
> 這句話也是我覺得對我這郭不是醫生的人來說,看這郭影集最有感觸的話了....
......
>: 伍塞林的說話都是正確的,
>: 只是口氣給人印象不佳。 
>:
>\我覺得他就是一郭沒有"同情心"的醫生....
> 他不是說給他服用一種藥那郭老太太就可以出院了..但是不久之後一定又會再被送回來 
> "那時就不是來看我這一科了"
>
> 這種醫生,就算他有多權威....我都不會讓他看病的..... 


我想,要一句話打醒人家大概是很難。
班頓本來就是這種脾氣。
我想,他後來對小孩親切,是因為他得到伍塞林的賞識,
心裡很爽,病人就有福了。
醫師也是人,他對病人親不親切跟今天心情也有關係。

我不喜歡伍塞林。不過,名醫有時就是這樣。
聽過「名醫不一定是良醫」這句話吧。
伍塞林是一個很積極的人。若論「成功」他一定會成功的。
他為了自己發明的藥物手術實驗,會盡量拉病人手術。
(上幾集,蘇珊認為可以內科治療的,他堅持要開刀。)
(班頓說,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目前證明效果存疑,
伍塞林說,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手術效果比較好。)
當病人手術後不良時,他要把這個病人剔除在他的研究之外。
這是不誠實的作法。
將來他的研究報告說,用他的藥會多好時,就不準確了。
因為他把結果不好的都不算在統計之內。




回到節目目錄
回到 ER 首頁
非常歡迎任何指教與請教。
Email: ericlin@ms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