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龍”?

  現代流行風水中,人們最喜歡不是“風”與“水”,卻是“龍”。於是,大凡網上談風水好;抑或出書寫風水好;甚至售賣所謂的風水物品好,都離不開去尋尋龍。大家不妨看看網上的任何一名論壇主持;看現代人所撰的任何一本風水書;看看現在的所謂風水精物擺設,都不難發覺“龍”的存在。相信,風水沒有了龍,現在的風水師必定呼天搶地,破口大罵風水祖師;也可以預測,如果忽然說風水的龍不是時師所認為那些山龍山脈,相信風水在他們心中,就是死的了。

  那麼風水中的“龍”究竟是甚麼東西呢?筆者不妨藉此機會向大家談談。

  風水對龍的描述,其實在前輩的風水經典裡面不難找到。最早提出“風水”兩字,郭璞的《葬書》,裡面也有“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的描寫,如此可見,風水裡面,的確有“龍”的存在。

  其實,風水裡面的龍,分為兩種。不過說這兩種風水中的龍之前,筆者希望先說說“龍”這種動物,好讓讀者明白,究竟龍在中國的意義。

  龍係最早中國人的祖先們,用作圖騰崇拜之神物;而且是中國古代文化,具有智慧的動物的象徵以及總代表;另外,龍在中國,更是君主之象。而我們現在所運用的玄空大卦風水,其在中國的歷史,比起現在所已經認知的中華文化還要久遠得多。因為玄空風水所用的洛書盤,無論經史、文學、哲學等等方面的權威性學者,都異口同聲地承認這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東西,其所蘊含的哲理以及其歷史,都遠遠超越夏禹治水的年代。不難想像,以當時風水祖師們的心態,為何會以“龍”,這在中國具有獨特圖騰文化以及靈氣的動物,去形容成地理的主宰,用以描述地理的哲學與道理了。

  風水所講求的龍有兩種,究竟是哪兩種呢?第一種,係形勢上的龍,此處不先贅,後詳。那麼另外一種又是甚麼龍呢?今日讀者讀風水前輩祖師的經典,裡面的龍,其絕非形勢上的龍那麼簡單,其實係理學上的龍。“龍”本為傳說裡面,具有靈氣的動物。老祖宗們深明,單單“地”一塊,是死的,頂多種菜開路;而只有“理”是活的,能進一步運用地之理學,其實是風水,即生人的陽宅;以及先人的陰基。能應用這樣的哲學道理,地才會發揮最上乘的用途。所以凡古代堪輿家,稱自己為地理家,又稱地學經典的概念為地理,即此也。

  前方說過理氣上的龍外,讀者還見所謂形勢上的龍。那麼為何老祖宗忽然想起要用龍去代表風水的應用呢?這其實與中國的發源發脈有很大關係。大家都知道,全世界都是一座座的山,其他的地方,就是海洋。凡是山,就有山脈可尋,而中國這座山的起源,是崑崙。崑崙山在中原西北方出脈,向東南延伸出三條主幹脈:北幹從陰山、賀蘭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幹由岷山入關中,至泰山入海;南幹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主脈,都有分枝,而這些幹與枝總脫不掉崑崙的脈脊,每每攀附在主山旁邊,戀戀依據祖脈崑崙山而散發。在高空上往下觀,自崑崙開始,中國猶如一條活潑潑的巨龍,宛然貫通。看上去,這條巨龍嚴如中國大地的祖先。於是風水祖師們,遂將龍神話裡面具有靈氣,又具有中國圖騰文化的最有智慧的動物--龍,去描寫入地理經典。將形象比喻成為理念;又將理念以形象表達出來。可見,前人的思想,並非迷信,其實以深一層的體會去理解,會發覺祖宗的思想,是相當有智慧,相當活潑,相當理性的。

  不過前人對龍這動物引用到地理上,這理性的的概念,卻被胸無滴墨的江湖術士以迷信的角度誤會。以為風水真的有一條會飛的龍;又以為龍就是說山脈;更加迷信至售賣以龍為形狀的裝飾物稱謂“風水擺設”等等,傳訛之至。

  “有怪穴,無怪龍”,風水前賢對這秘訣言之甚詳。穴的變化萬千,不可枚舉。而風水中所謂“龍”,實情是理氣,“尋龍,尋龍”,此龍在心中尋找,何須去攀山越嶺追尋?

  大家可能會不服氣,因為明明讀了那麼多楊筠松祖師的經典,難道那些龍,都是以形象去說理氣而已?

  首先,筆者希望說明一點,形與理一起結合運用,才是真風水。既有理學上的“龍”,當以形勢上的龍配合,方為明察秋毫。風水最重要係知道,當甲龍入首,會對宅穴其方的二黑起甚麼作用呢?又或者當卯龍頓跌,又會令宅墳此處的五黃起甚麼變化呢?這是真風水。否則,如時師那樣單單看理氣,在家裡面親身嘗試甚麼五黃二黑等等,這只是憑空想像;又或者只是看著那些山脈,大談甚麼祖作廉貞,不用水星;主帶火曜,無取堅金等等呆法,也是胡猜。

  好了,那麼筆者以風水祖師的經典來說明一下理學上的龍。嘗見一坊間“名師”,談及何謂“龍”,凡遇自己的想當然,時師例必用經典舉例,以壯其真。該時師以楊公(楊筠松)《青囊奧語》裡面一句:“要識龍身行與止”舉了一例,說某某地的某條大道,正合龍身之“行”;又說此大道某某十字路口為“止”云云。

  首先,姑勿論形勢上的龍,其行其止以甚麼為標準。單看看楊公這說話,楊公何曾說著形勢?蔣大鴻先生的徒弟姜垚,他在解釋這句時說道:“上節言金龍之動不動,而此節緊頂龍身行與止,學者不可忽也。蓋有動則有止,不動,則雖有‘金龍’,只是行龍,原無止氣,故高人妙用,以此為第一。”讀者如看得清晰透徹便知道,這句明明是進一步解釋上一句“動不動,直待高人施妙用”的方法。筆者引號引著“金龍”兩字,此即與《青囊序》“先看金龍動不動”的意思一樣,和街道山脈有甚麼瓜葛關聯?時師誤導讀者,可見一斑。

  試再舉多一例:同樣在《青囊奧語》裡面,有一句云:“脈息生旺要知因,龍歇脈寒災禍侵。”於是時師一說著這段,當必人人以俗術的山中看甚麼“龍氣”來誇張其辭;竟然一些的術士,發展出一套江湖風水招數,目之曰“風水法眼”,時師更玄其說,謂此法眼要入密室閉關修練出來,修練時不沾人間煙火云云,言之鑿鑿。這些謊話,啊,更有俗師發明了所謂“尋龍器”,以此器配合全球定位系統一起運用云云,可尋得山中龍歇龍動的地方。這些風水迷信,可謂害盡世人!鄙人曾想,這些時師不去從事寫作小說或者電影劇本,真的是浪費大才。

  華佗曰:“夫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和。”人身的脈搏,主宰一生氣血貫通;地理的脈搏,關係宅穴禍福流行。龍的生與死,明明在理氣上看,何曾要求看山脈?所謂“有絕向,無絕地。”點穴之要,在於認氣,此氣乃先天生旺之氣,得此生氣,宅穴隨手拈來,無非妙用。若然單以巒頭景觀上看山龍的老嫩情狀,相信三歲孩童亦可以閉目點穴,何用俗術之“法眼”耶?

---------宗陽承柏氏撰於甲申年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