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風水

  最近無論與網友閒談,或者與朋友約會,都發覺有一共同話題,就是對南半球風水的看法。坊間很多風水師傅,都會說南半球風水與北半球風水不同。有些算命兼雜風水師傅,更加引用其算命法對南半球風水看不準為據,於是出書立說,大談印尼、澳洲等等南半球國家的風水,不能用中國那套,更言之鑿鑿。

  事先說明一點,筆者承柏雖然對梅花易數、八字、紫微斗數、奇門遁甲等等算命早有深入的研究,但從來不使用坊間這些算命的方法。研究它們,是要知道究竟這些術數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從而掌握真偽術數的分歧;至於為何不使用,讀者會心而知可耳。

  算命方法對於在南半球的人來說,準不準,筆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首先筆者從來不去與任何人算命,因為雖然“人生禍福由天定”,不過如果知道風水能在後天將先天不佳的東西作令人驚嘆的補救,那麼一定會“貧賤安墳富貴興”。另外,究竟那些算命綜合風水的師傅,所用的算命方法命與盤等等是否準確,這其實是言之尚早,他日應該會有所定斷。舉一例,例如鐵板神數選擇時間時,嚴格到幾乎連秒都希望要運用,但斗數與八字等等卻僅僅用時辰便可。相差如此大,各算命大師應該先去在這問題上爭拗出結論才是。

  至於玄空風水對於南半球的應用是否可行,筆者可以肯定地回答讀者曰:“絕對能!”並且一毫不差,後面會與讀者深入研究,此處先不贅。

  中華術數不能應用在南半球這理論,最早出自一位近代儒學家的文章裡面,這位儒學家是南懷瑾。南氏曾經在其《易經雜說》裡面提及他的一位學生到了澳洲當大使,問及南氏如何在澳洲看風水。南氏於是不加思索,便隨便叫那學生將羅經掉轉來看,更加大言讚嘆此乃堪輿學的“移形換步”云云。不過凡此類雜說學家,都很懂得如何“補鑊”,在其這論點提出之後不久,南先生就在其另一部著作《論語別裁》為其“偉論”補救,其認為地球像西瓜一樣是圓的,雖然在南半球,南北的方向還是和中國一樣,更加說要將這個問題,“暫時擱在這裡”,“不作最後的決定”。於是他更作結論,認為應該“兩個方向都可以運用”“看怎樣用而已”云云。前面那些引號,是筆者加上去的,大家可看看,即使大儒,說話也是半含半吐、舉棋不定。

  今日那些俗師也是,其等在幫人看風水或者算命的時候,自己胡猜,當然結果不準,於是就“推三推四”“卸膊”。

  南先生乃為近代少有的中國雜學學者,因為其所涉獵的中華學說範疇,九流十家,無所不通。若果與他鬥口才,相信通過南氏廣徵博引,滔滔不絕的誇誇其談,常人一定不是其敵手。不過如果只是對某種學說的判斷,他則未免力不從心了。不過文壇巨擘的言論,那些江湖或者兼職術數師當然不會錯過,即使乃錯了,也照單全收,還會加上自己的各種理論言之鑿鑿,令人覺得此類師傅確實曾經親歷其境。不過接受謬論,後果卻是害苦這些時師。

  在玄空風水裡面,這些師傅已經存在很多謬點。判斷一宅的吉凶,只是求那些順飛凶逆飛吉;五黃二黑凶,六白八白吉等等,一些卦理都不講求。更加混雜那些人們認為的文壇鉅子的言論,一定錯上加錯!例如《宅運新案》,裡面那些判斷簡直係毒藥,但俗師竟然讚嘆其曰“活《易經》”,可見俗師對《易經》的了解,連皮毛也沒有。

  曾經有位自詡對《易經》有“深入”研究的算命雜風水師傅,說自己嘗被人考及其《易經》程度,於是他反問考他的人《易經》裡面分多少卦氣,令發問的人慚愧云云。嗚呼!問他的人竟然對中華最深奧、最高尚的《易》學,有充足的膽量去提問別人,固然不自量力;但被問的人,用京房等等人物所撰寫的東西去反問別人,以僅僅知道這些人的學說作為炫燿,更加不知所謂!

  雖然孟喜、京房等《易》學家對此有詳細的分析,從而作出如何應用六日七分等等的理論。不過,京氏等人的學說,也是從《易經》裡面,加以自我發明而著書立說。其等是否真能取得《易》學真諦?未有定論,而且凡這些想當然學家,都一定是聰明人,一定會為自己留有後路,所以也絕對不會說明自己學理的真實運用。

  例如京房的《易》卜理論,與風水風馬牛耳不相及,但竟然被一些對此學說也是半桶水的風水師傅利用,從而製作出一套另類風水。對不懂得《易經》的人士混水摸魚。如此又惹來後世多事者,對這些學說自行解答,引發出各種各樣的不同學說。總之這些學說,對於名氣大者,則多人信;名氣少者,少人信。一樣米養百樣人,就是形容這些事情了。中國假道學之多,也源於此!

  一部《易經》,演變出萬千家學說,猶如現在的風水門派,百二十家渺無訣。其實如果真的了解《易經》,先認真對待到底甚麼是真正《說卦傳》的含義還好矣。

  無論南懷瑾或者這些算命風水師傅,同樣犯一錯誤,就是太注重那些氾濫的學說,卻失去真正研究術數的要旨--專一對待。所謂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單風水而言,楊公《青囊》,已經披肝露膽,將風水口訣坦蕩蕩地呈現在學者面前,惟學者卻喜歡捨易求難,去追逐一些與風水無涉的東西,何異乎緣木求魚,如何能按圖索驥耶?這樣只會令自己的術數越走越遠。

  又好像當未掌握風水口訣之前,那些所謂的親身嘗試,都只是一廂情願而已。有否曾經想過,這些的“親身嘗試”的東西,其實並非如想像中那樣認為的呢?就風水而言,此學乃講求天地人與卦理的配合,合則應驗,不合則不應,如何能用“親身嘗試”某宮去判斷吉凶,如此板格呢?真是人云亦云,與庸衛一般。

  遍考天官家之言,紫微垣在中國之壬亥方;而太微垣在丙午方;天市垣在寅艮方。周天二十八宿分佈十二宮,合則為福;不合皆為災。地之二十四干支上應列宿亦猶是,合則福可坐至;不合則禍不旋踵。中國術數真的如俗師般分論,應該唯有中國可用,其他地方一蓋不可用才是。反之,應該通諸四海而皆準也。何以在此地為吉,在彼地為凶,此與天星之理合乎不合,不辯而自明耳。俗師的種種悖論,言之鑿鑿,原來其理,只是僅僅從一名與術數無甚關涉的文學者和他的學生,在前言不對後語的閒談裡面取得,正所謂道聽塗說、人云亦云,真是啼笑皆非。

  鄙人的一位朋友,正是澳洲移民。昔日當其移民到達澳洲,甫未站穩腳,便第一時間詢問筆者其選宅的風水問題。筆者於是為其選擇了某到山到向的宅子,並且為他改動宅內各種內事的佈置。現在這位朋友已經是四名兒女的的父親,並且是澳洲某電腦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目前而言,其丁、財與貴已經穩如操券。近與其談起這些算命雜家風水師為此而打爛頭的南北半球風水問題,吾友與筆者不約而同曰:“得啖笑......”

---------寒泉觀主人撰寫於甲申年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