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jpg (6906 bytes)  三摩提  捨妄趣真的先決條件 16

 

阿難疑根性為斷滅,如來命羅目候羅擊鐘,以驗聞性不滅:

        阿難因聞佛說:“離明暗,無有見體;離動靜,元無聽質(即體);無通塞,嗅性不生;非恬變,嘗無所出;不離合,覺觸本無;無生滅,了知安寄1?”而錯解佛語,疑根性為斷滅,以為根性如第六意識心,離於前塵,畢竟無體。故驚疑問難:“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之根,以為本修因,而欲獲得如來七種常住之佛果(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

        不知佛說,攬塵所結之根,離塵無有結根之體,並非無有性體。譬如虛空,本來無相,不可說同說異(喻根中圓湛不生滅性)。以參合群器之中,由器之形,有長、短、方、圓、大、小,六种之異相,空亦隨器而立名,立出方空、圓空等異名(喻攬塵所結之根)。虛空雖隨緣現相,體本不變,除異器之形以觀空,說空為一或同,非言畢竟斷滅(喻離塵無有結根之體,惟一精明之體)。

       因此佛陀命羅目侯羅擊鐘,以驗聞性真常不滅,所謂“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細文可參閱注一)

        佛又開導說:“世間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都是順著色聲等塵境遷流,逐念分別,妄起愛憎,常隨外物轉移,從不曾認識自己的本有常住淨妙真性(六根中性)。所以不知隨順本有清淨妙常的根性,反認生滅的識心以為自我(指捨根用識),致背覺合塵,內搖外逐,依惑造業,由是生生世世,在不淨的雜亂業中,流轉六道,不得出離。若能捨棄生滅無常的識心,不逐外境轉移;謹守真實常住的根性(指捨識用根,是真本,為楞嚴定體),勤行修習,常住真心本具的智慧光明,一旦現前,根、塵、識心,自然一時銷落(即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如暗室忽放光明,幻影幻形,立即完全消失一樣。

應知所想的湛一之境,為最細難除之能想湛一之境的心,為極細的難刮之(塵、垢指微細法執無明),若能遠離塵垢,你的法眼,就會應時清明,即得六根清淨,如何不能成就,無上正知正覺的佛果2?”

備注

1 《正脈》問云:“既此根性,動靜無關,生死不礙,如來何言,離動離靜,元無聽質耶?”

答云:“我言離塵無聽質者,為無聚聞於耳,結滯為根之聽質。此質若亡,則遍周法界之聞性,方以全彰,豈令翻成斷滅乎?此方明出元無聽質之故,顯其自是阿難謬解,非佛自語相違也。不然則佛前言,離塵無質,後言離塵有體,終無以解自語相違之難矣!”

因六結已解,五濁已除,如觀音圓通,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十方圓明,故曰法眼清明。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登圓教初住,入聖種性,從此進修,帶果行因,中中流入,薩婆若海,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注一

當時如來令羅目侯羅,擊鐘一響,問阿難說:“你聞否?”

阿難和大眾同答:“我聞!”

鐘聲消失,佛又問:“你現在聞否?”

阿難和大眾又同聲答:“無聞!”

這時羅目侯羅又擊鐘一響,佛再問:“你現在聞否?”

阿難和大眾同答:“我聞!”

佛問阿難:“你說,什麼叫做聞,什麼叫做不聞?”

阿難和大眾同答:“若擊鐘發聲,我就得聞,擊後聲消,音響雙息,就名為無聞。”

如來又令羅目侯羅擊鐘一響,問阿難:“現在有聲嗎?”

阿難和大眾同答:“有聲!”

少頃鐘聲消失,佛再問:“現在有聲嗎?”

阿難與大眾同答:“無聲!”

稍歇一會,羅目侯羅又來擊鐘,佛又問:“現在有聲嗎?”

阿難與大眾仍同答:“有聲!”

佛問阿難:“你說,什麼叫有聲,什麼叫無聲?”

阿難與大眾同答:“若擊鐘發聲,就名有聲,擊後聲歇,音響雙息,就名為無聲。”

佛慈悲地訓斥阿難及大眾說:“你們為什麼前言不符後語,自語顛倒錯亂呢?”

大眾與阿難,聽了佛陀的責問,不知錯在那里,心有不服,於是同時問佛:“世尊為何說我自語顛倒錯亂呢?”

佛開導說:“擊鐘一響,我問你有聞否,你答有聞。鐘聲消歇,我問你有聞否?你答無聞。再擊鐘一響,我問有聲否,你答有聲,少頃聲歇,我問有聲否,你答無聲。聲與聞,雖是雙問,但有無只有一方,究竟是有聞無聞,還是有聲無聲?何況分明是聲的有無,你卻答稱聞的有無,聞性常住,豈有生滅,你這答話,豈不是顛倒錯亂?

阿難!聲銷無響,你說無聞,如果真是無聞,就是聞性已經消滅,應同於枯木,沒有知覺,再擊鐘時,你又怎麼能聞知。知有聲,知無聲,原是聲塵在聞性中,或有或無,豈是聞性,隨著聲塵生滅,時有時無(而成有聞無聞)?聞性若真正會隨聲塵而消失,那還有誰來知道無聲呢?是故阿難!聲在聞性之中,自有生滅,不是你的聞性,隨著聲塵生滅,令你之聞性,為或有或無。你尚且顛倒,惑此聲塵之有無,以為即是聞性之有無,根塵尚且不能分別,無怪你昏迷無知,要以常住之聞性為斷滅了。總不應該說,離開一切動靜之聲塵,通塞之耳根,說無聞性吧?

譬如沉睡的人,酣眠床第,他的家人,當他熟睡的時候,擣練舂米,這人在夢寐中,聽到舂擣的聲音,別作他物,好像擊鼓,或者是撞鐘,他在夢中感到很奇怪,為什麼銅鐘皮鼓,會發出木石的聲響?隨後醒來。立即知道是舂擣的聲音。於是告訴家人說,我在夢中,迷惑不清,聽到這舂擣聲,以為是鐘鼓響。

阿難!這個人在夢中,難道也有憶想塵的動靜嗎?既忘記他有身,還能想起肉耳的根,有開閉通塞嗎?這樣足以證明根塵並捨,聞性常存,他的形體雖然沉睡,聞性也並不隨沉睡而昏昧,不但如此,就是你生命終結,形體消滅,這個聞性,也不會隨著你消滅的。你自疑聞性斷滅,卻說我不是實語者,不知我前面所說,離開動靜,原本沒有聽的實質,是指若不聚聞於耳,就沒有聽的實質而言,並不是說沒有周遍法界的聞性,你乃專務多聞的人,常是循名昧義。”

 

prev buddhabut-l.jpg (2511 bytes) buddhabut-r.jpg (2516 bytes) next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